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華萊士‧克雷格(Wallace Craig)二十世紀初在期刊發表了三篇深度論文《The Expressions of Emotion in the Pigeons》,分別探討了金環鴿、哀鴿與已滅絕的旅鴿的「聲音與行為」。除了作為偉大的思想家(鴿子的聲音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克雷格還密切關注鳥類與生俱來的天賦。
克雷格在撰寫關於旅鴿的論文時,當時並不確定旅鴿是否已經完全滅絕(不幸的是,後來證實確定旅鴿於1914年滅絕)。但他相信,即便如此「同樣重要的是,人類應該將所知的一切公佈出來,作為永久的記錄」,特別是關於它獨特的聲音與「驚人的群居性」(旅鴿是極端社會性的動物)。
這些論文內容很有趣,例如克雷格對旅鴿的「舉止」做了詳細記錄:「雄性旅鴿的正常步行速度為5秒鐘走12至13步;在進食時,雌性旅鴿的啄食速度5秒內平均約為12次,且頭部的弧線移動動作相當快。在吃每粒種子時咕噥的語速也很快,特別是在早晨,旅鴿顯得特別活躍和吵鬧。」
克雷格還將旅鴿的情感行為與叫聲分門別類,希望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包括敵意(雄性旅鴿「是一種特別愛好吵架的鳥,隨時準備用翅膀威脅或攻擊……並以刺耳的聲音大聲挑釁」)、恐懼和驚慌。
克雷格對鳥類的叫聲模式特別敏銳,除了一般的咯咯聲和咕咕聲(所有鳩鴿都能發出的聲音),他認為旅鴿還會發出「交配鳴叫」、「觀察時的聲音」、「咒駡聲」、「嘰嘰喳喳的鳴叫」、「抗議的咯咯聲」、「殘存的咕咕聲」和「築巢聲」。
然而,無論克雷格多會描述,人們再也無法聽見這些獨特的叫聲。翻到論文的下一頁,克雷格甚至以樂譜記號試圖模仿和記錄鴿子的叫聲,包括「降落在其他鳥類棲息地時」的叫聲,以及「熟練地向雌性」或「溫柔地向配偶」發出的聲音。
鴿子的感情生活和交配儀式細節可能讓人們感到驚訝,克雷格寫道:「當雌旅鴿開始發情時,雄旅鴿會悄悄慢慢靠近她,但雌旅鴿並不會從雄旅鴿身邊挪開,而是以同樣的方式『擁抱』他,就像雄旅鴿平時『擁抱』雌旅鴿那樣。」
克雷格清楚地表明,當二十世紀初最後的旅鴿被人類獵殺至完全滅絕時,這個世界又失去了一種性格極為複雜的生物。他描述鳥類的寫作方式很擬人化,在論文的最後,克雷格表明鴿子的「所有特質似乎合而為一,形成了一致的性格」。
原文出處:Public Domain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