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與八點檔的差異:《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劇照。

 

  對於《春天的故事》我想說,不要被侯麥「高知識分子對話」給嚇到了,其實主題就是一個簡單的東西,關於我們如何設計他人的命運,以及對他人對我們命運的設計之反抗。從對他人命運的關注,最終復返到對自己命運的關注。這件侯麥作品基本上設計感很重,他不是從生活出發到哲思,而是從哲思降下到生活。

 

  一個名為珍妮的女孩因為入住家中的親戚的禮貌性邀請,參加了一場她其實根本不認識任何人的聚會,而在聚會邊緣,她認識了另一個比她年紀小的女孩娜塔莎。兩人經過攀談後,珍妮決定載感到無聊的娜塔莎回家,但娜塔莎觀察到其實珍妮自己也不想再待在這裡了,於是便邀請她一同返家。反正她家現在沒人,因為她周遊列國從事公部門文化工作的父親時常不在家,而珍妮因為不想去住不在家的男友房間,自己房間又被家中親戚與其男友佔著(當然當親戚問她是否困擾時她回答完全不會,典型的知識份子禮貌)。

 

  想當然耳,本該不在家的父親當然得意外返家,還撞見正在洗澡的珍妮,而結合在父親回來前對父親新女友大發抱怨的娜塔莎(娜塔莎不喜歡父親新的跟自己年紀一樣的女友,也報復式的找了一個跟父親年紀差不多的男友),也埋下了一切究竟是巧合還是設計的懸念。尤其隨著時間推進,我們可以注意到娜塔莎毫不隱瞞她試圖藉由珍妮取代父親女友的意圖,關鍵在於她到底有沒有暗自作相關設計?畢竟片中有太多巧合,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他們陰錯陽差的一同前往娜塔莎老家花園時,娜塔莎父親女友因故氣憤離開,而娜塔莎的男友又突然來訪帶走娜塔莎,導致只剩下珍妮與娜塔莎父親獨處。我們不知道到底娜塔莎不在畫面中時究竟有沒有安排這一切,我們就像珍妮,只能從可見的證據去推測,如同去推測娜塔莎說的家中遺失的那條傳家寶項鍊,是否真是娜塔莎父親女友嫉妒而偷走一樣。

 

《春天的故事》劇照。

 

  侯麥熟練地運用人際網路來打造珍妮如何被捲入這個她意外能體會的「他人」的家庭紛爭,珍妮作為乍看無關的涉入者,卻有如娜塔莎一般在派對上「格格不入」的處境。而親戚及其男友的入住(片頭用一場她撞見親戚男友半裸戲碼說明這種難堪),造成珍妮能體會娜塔莎「自己家不再是自己家」的困境。而她當然也能體會娜塔莎爸爸不安於室的處境,因為她與娜塔莎爸爸都有被交往對象拋棄的經驗(她的男友,娜塔莎的媽媽),以及或許因此而造成的不想待在家的渴望(片中娜塔莎家的奇怪柱子就是作為難以被移除的情感挫折隱喻,突兀的出現在娜塔莎家)。至於珍妮爸爸的女友,侯麥設計她是唯一一個能在知識水平上跟珍妮較勁的角色(珍妮爸爸也可以說一些哲學話語但不如其熟練),而這件事完全打破了娜塔莎敘述中的父親女友僅是漂亮與年輕的單調形象,還有其從事媒體必須趕時間的淺疊形象,這也使得珍妮對她的態度,並沒有如娜塔莎期望的同仇敵愾。

 

  飾演珍妮的演員Anne Teyssedre的演技非常好,成功詮釋了珍妮這個外冷內熱的哲學女老師。她不是一個乖乖牌演員,當初就在未經過侯麥的同意下就剪了自己的頭髮(如同她無視侯麥禁令在片場抽煙),使得片中的珍妮意外地留有一頭適合的造型。她個人的氣質讓珍妮的內在得以真實呈現,劇中那一場珍妮與娜塔莎父親的夜晚調情戲,相當精采地體現了她先前所沒有揭露的熱情,而這完全有別於先前她以一種旁觀者的冷靜角度,試圖說服娜塔莎應該放下她對其父女友的偏見時那種性格。她變得危險而具有誘惑力,但同時又掌握全局,而看似成熟穩健的娜塔莎爸爸,則在其面前只能完全繳械,聽從珍妮的命令,並被其攻擊的體無完膚,甚至為了珍妮直接跟其女友鬧翻並說謊。

 

  電影最後,當珍妮與娜塔莎鬧翻,因為娜塔莎發現珍妮並不相信她並未暗地策劃一切,甚至不相信她並未自導自演藏起傳家寶項鍊,珍妮被鎖在房門外,卻意外發現項鍊在一雙娜塔莎父親不常穿的鞋子裡,於是便拿著項鍊去找娜塔莎,而娜塔莎高興地出來,兩人討論著這件事情如何可能,並因此和解。

 

《春天的故事》劇照。

 

  問題是,我們又如何能排除娜塔莎自己把項鍊藏到鞋子裡?如果她既已知道那雙鞋不常被穿的話?純真與心機,機緣與巧合,到了片尾我們依舊無法清楚,只能夠選擇一個我們能接受的解釋,相信它,然後繼續生活下去。在侯麥的這部作品裡,人本身即是一個物自體,如同康德名言:

 

  「我發現必須否定知識 才能給信仰保留地盤。」

 

  《春天的故事》透過一場人際糾葛的涉入,談論的是理性有限以及信仰填補的空間的必然性,是一種康德形上學思想的具現化版本。但其實更生活化的表現就表現在片中的情節中,我們跟隨被涉入人際迷宮的珍妮與娜塔莎互動的過程,也在持續比對娜塔莎話語與實際對象的虛實,同時不斷地揣測這一切哪些是娜塔莎對珍妮的設計,哪些是巧合。對這一串事件的追問,最終是關於我們可以知道什麼,還有是否要用信仰去彌補我們不知道的空洞。因為無論我們知識是否充足,我們總是得不斷地做是或否的決定,特別是當事件接踵而來的時候。

 

  這種對哲思的體現,是侯麥的這部作品與八點檔作品最大的差異。

 

 

電影資訊

《春天的故事》(Conte de printemps)-Éric Rohmer,1990

你可能會喜歡

《Lady's 尖頭們》:乳頭與媒體間愛恨交織的點點點

翻修記憶的方式:《下一站,托斯卡尼》

《維多莉亞沒有秘密》:完美收場後的一些思考

事件,無以名狀──《蘇聯1991》(The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