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被公認有助於兒童的學業、認知與社交發展,發表在《行為遺傳學》(Behavior Genetics)期刊的一項研究探討了讀幼稚園是否影響往後的學業成績,結果發現讀過幼稚園的學生與沒有讀過的學生相比,在讀寫和算術方面的分數並沒有顯著差異,而且讀幼稚園的時間長短,也對往後的讀寫和計算能力沒有重大影響。不過,這項研究並沒有探究學前教育與社交和情感能力發展的關係。
新英格蘭大學博士後研究生、該研究第一作者卡莉‧利特爾(Callie Little)使用了澳洲雙胞胎學術發展研究(Academic Development Study of Australian Twins)的數據,該計畫從2012年開始持續追蹤觀察基因與環境對中小學學生的讀寫和計算能力的影響。
這項研究收集了兒童對學前教育「用量」的詳細資訊,包括每週去幼稚園或托育服務的時間,以及持續了多久(以月為單位)。沒有讀過幼稚園或托育服務的「用量」為零,如果雙胞胎參加為期八個月、每週15小時的課程,「用量」則為120。學前教育和照護機構則包括學校附設的幼稚園、私立幼稚園、日托中心和家庭托兒。
研究團隊分析了大約2279對年齡介於3至9歲雙胞胎的NAPLAN測驗結果(澳洲的中小學學能測驗),觀察學前教育與測驗結果的關聯性。研究樣本中,約有10%的兒童從來沒有去過幼稚園或托育中心,其餘則每週上課幾小時持續一年以下,乃至每週上課數小時持續兩年或更長時間。研究者也根據父母的教育程度和社經地位進行統計控制,但結果表明控制或不控制皆不影響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學前教育或托育教育對兒童的讀寫和算術成績毫無影響,3到9歲兒童的學前教育「用量」與NAPLAN測驗結果之間的相關性無論是哪個領域(閱讀、拼寫、文法、寫作和計算)皆趨近於零,不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無論學前教育的「用量」多寡,讀過幼稚園的兒童平均只比從未讀過的同儕「高出或低於」NAPLAN測驗5分。整體來說,學前教育或托育服務在學校成績總變化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1%。
澳洲在2015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參加學前教育對非語文智力方面具有微小且正面的影響。然而,七歲時的測驗評估顯示,學前教育對成績並沒有影響。
美國的一項研究則評估了特定干預是否能導致後續影響。他們進行的隨機對照實驗共有超過3000名兒童參與,其中一部分兒童被分配到田納西州的學前教育計畫內(該計畫的重點是幫助那些有需要的孩子),師資都是具有幼兒發展與教育專業執照的優秀教師,並與沒有參加該計畫的其他兒童進行對比。
結果發現,跟沒有讀幼稚園的組別相比,去讀幼稚園的組別在課程結束時的閱讀能力確實有所進步。但是,在接下來的兩個學年內,兩組學生在讀寫、語言表達、計算和社交能力等方面沒有差別,表明正規的國民教育是能夠彌補錯過學前教育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學前教育對兒童的社交和情感發展有多少影響力,這種關聯性或許比學業成績還更重要。然而,在現階段研究中,並沒有針對任何社交或行為結果的評估。因此,目前仍無法提供任何證據支持或反對社交能力與學前教育的關係。但已經有充分證據證明,家長其實不必擔心有沒有讓孩子讀幼稚園,因為都不會影響他們未來讀寫與計算等基本科目的能力。
原文出處: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