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思考恐加速失智

重複性負面思考跟阿茲海默症的指標有關。

 

  失智症影響全球約5400萬人,目前還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報告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失智症病例或許能夠預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科學家把焦點放在找出危險因子。找出危險因子可以執行更完善的個體干預,進而減低、延緩,甚至預防失智症發作。

 

  目前的研究表明,遺傳基因、高血壓和抽菸都是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精神疾病與失智症的密切關聯。研究表明,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都與老年失智的高度風險有關。最近一項研究以此為基礎,調查負面思考是否與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的指標有關。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經常出現一種被稱為「重複性負面思考」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包括對未來(擔憂)或對過去(反思)帶有負面思考的傾向,而且無法控制這些想法和感覺。

 

越常表現出重複性負面思考的參與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幅度也越大,記憶力則明顯變差,大腦裡也沉積了更多的類澱粉蛋白和濤蛋白。

 

  2015年,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員娜塔莉‧馬尚特(Natalie L. Marchant)提出一個名為「認知債」(Cognitive Debt)的假說,認為重複性負面思考可能是各種精神健康狀況中最常見的「影響因子」,或許有助於解釋科學家所觀察到的失智症風險增加。馬尚特最近發表的研究首次驗證了這個假說,發現重複性負面思考確實跟阿茲海默症的指標有關。

 

  這項研究評估了292名加拿大「阿茲海默症實驗或新型療法的症狀前評估」(PREVENT-AD)計畫中的55歲以上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日常記憶、注意力、空間認知和語言能力,並對113名參與者的大腦進行掃描,以衡量大腦中的濤蛋白(Tau)和類澱粉蛋白(amyloid)沉積的情形。這兩種蛋白質是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記,它們在大腦的沉積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另外68名來自法國「IMAP+」計畫的參與者也接受正子斷層掃描(PET)以衡量類澱粉蛋白的沉積情形。

 

  結果發現在四年時間內,越常表現出重複性負面思考的參與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幅度也越大,記憶力則明顯變差(阿茲海默症的初期徵兆),而大腦裡也沉積了更多的類澱粉蛋白和濤蛋白。

 

  與此同時,科學家還調查了憂鬱和焦慮症狀,他們發現兩者都與認知能力下降有關,但跟類澱粉蛋白或濤蛋白的沉積無關,認知能力下降很可能是隨年齡增長或失智症而發生,而不是由阿茲海默症所引起。同樣地,該研究的參與者的憂鬱和焦慮程度都偏低,因此研究不太可能找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但這些發現確實表明,重複性負面思考很可能是憂鬱和焦慮症狀與阿茲海默症的相關危險因子——這跟馬尚特提出的「認知債」假說相符。

 

科學家還不知道減少重複性負面思考是否能延緩失智症發作的時間,但採取相應措施關心個人的心理健康肯定有益。

 

  然而,儘管該假說提出重複性負面思考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特別是阿茲海默症),但真正的原因也可能是反過來的。由於病情惡化,人們可能開始更關心或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重複性負面思考;抑或者由於類澱粉蛋白或濤蛋白早已在大腦中沉積,擾亂了大腦的迴路,讓人更難擺脫負面消極的想法。在這方面,科學家仍不清楚到底是誰先影響誰。

 

  我們的思考方式與大腦疾病有什麼關係呢?從生物學層面來說,負面思考與壓力的增加有關。事實上,重複性負面思考被認為是長期壓力的行為特徵,因為它會導致血壓升高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濃度升高。越來越多證據表明,長期壓力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有害,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理解它們之間的關聯。

 

  未來的研究將著眼於若減少負面思考是否能減低失智症發作的機會。與此同時,有證據表明,許多生活習慣——例如維持健康的飲食、運動和社交——都跟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儘管科學家還不知道減少重複性負面思考是否能延緩失智症發作的時間,但採取相應措施關心個人的心理健康,對我們的身體有益。

 

 

原文出處:Conversation

 

你可能會喜歡

基因編輯真能修復人類胚胎的基因突變嗎?

社會地位低落影響免疫系統,猴子也是如此

黎安‧畢比:為什麼唯獨黑色的安‧寶琳皇后不可接受?

德國退休大叔刷牙時忽然解出了超難數學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