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作者登在頂尖醫療期刊的論文比較少得到引用

女性作者在頂尖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可能性遠低於男性撰寫的類似論文。

 

  研究發現,女性作者在頂尖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可能性遠低於男性撰寫的類似論文。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在其他領域男性作者的論文比女性作者的論文更常被引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醫學研究員、該研究共同作者寶拉‧查特吉(Paula Chatterjee)指出,有些人甚至認為這種性別差距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男性作者比女性作者的論文品質更高、也更有影響力。

 

  但查特吉對此表示懷疑,因為這種現象在頂尖醫學期刊上也是如此。她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醫生兼經濟學家瑞秋‧沃納(Rachel Werner)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分析了2015年至2018年間登在多間頂尖醫學期刊共5554篇論文的引用數據,並使用線上數據庫將性別與姓名關聯,以確定每篇論文的第一作者與資深作者的性別(由於數據庫只能將名字分類為男性或女性,因此無法計算非二元性別的作者)。他們發現,樣本中只有36%的第一作者與26%的資深作者為女性。

 

  查特吉和沃納分析了每篇論文的引用次數,發現女性第一作者的論文的引用中位數比男性第一作者還少三分之一;女性資深作者比男性資深作者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少四分之一;第一作者和資深作者皆為女性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僅是皆為男性的一半。

 

  這些發現對女性科學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引用次數被視為衡量一篇論文重要性的關鍵指標,儘管這個體系本身存在缺陷,但大學與機構在決定是否給予科學家終身職位或資金補助、是否聘用或升遷時,往往會把引用次數考慮在內。

 

大學與機構在決定是否給予科學家終身職位或資金補助、是否聘用或升遷時,往往會把引用次數考慮在內。

 

  查特吉質疑這種偏見是故意為之,她認為這種性別差距最可能的原因是男性和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相對能見度差異。與女性相比,男性科學家更可能受邀在科學和醫學研討會上發言,他們的研究也更可能在社群媒體上被推廣。因此,其他作者在尋找論文引用時,也就更容易想起他們的研究。此外,女性科學家的職業社交網路通常比男性小,這意味著她們的研究比較難出現在其他科學家的腦海裡。

 

  哈佛醫學院的醫學研究員朱莉.西爾弗(Julie Silver)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她覺得很多因素都有影響。例如,男性科學家比女性更可能引用自己的論文。201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男性作者比女性作者更可能用「獨特」和「具有前瞻性」等詞彙來形容自己的發現,使得這些論文更容易被其他科學家所引用。

 

  但西爾弗表示,隱性的性別偏見可能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研討會與會者可能會無意識地略過女性講者的演講,或者不給出高度的評價,使得女性作者的論文不容易被想起。此外,期刊和機構通常也不會花太多資源推廣女性作者撰寫的論文。根據西爾弗自己的研究發現,醫學協會不太會在刊物中提及女性科學家的研究,也不太會給表彰她們,種種差距皆導致女性科學家的知名度普遍較低。

 

當女性作者的優質論文更少被引用,這種性別不平等就會延續下去,從而導致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密西根大學的放射腫瘤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瑞詩瑪‧傑吉(Reshma Jagsi)認為,這篇論文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展示了無意識的偏見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傑吉表明,當女性作者的優質論文更少被引用,這種性別不平等就會延續下去,從而導致永無止盡的惡性循環:那些研究論文經常被推廣的科學家,往往成為所在領域的領導者,而他們的研究也繼續被引用更多次。

 

  西爾弗說,無論引用次數的性別差距的原因為何,這種現象都不應該存在。例如,醫學協會能更留意去邀請女性講者參與研討會,並確保她們有發言機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等資助機構也應該確保,在女性科學家比例偏高的領域(例如婦產科),所獲得的資助與男性科學家比例偏高的領域一樣多。

 

  查特吉提到,好消息是醫學期刊的性別差距正在縮小。從1994年到2014年,在頂尖醫學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的女性比例從27%提升至37%,被邀請到研討會發言的女性科學家人數也逐漸提高。

 

  查特吉希望這項研究能提醒所有科學家去思考,他們是如何決定引用某篇論文,並幫助他們更意識到引用對象的性別,她說:「我希望這是學術界男性與女性之間的一次對話,理解為何存在這種差異。」

 

 

原文出處:Nature

 

你可能會喜歡

在《盲山》,女人不是人,是動產

海倫‧路易斯:啊「性解放」不就很棒

青少年如何用可樂跟果汁偽造快篩陽性來逃學

從東電女職員之死談起──上野千鶴子與日本的女性嫌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