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儘管超重但是依然保持健康,基因怎麼說?

雖然科學家、醫生乃至整個社會都認為「肥胖等於不健康」,但事實是有一些人「雖然肥胖但還是很健康」。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實驗室裡,糖尿病專家菲利普‧謝勒(Philipp Scherer)培養了一群全世界最胖的老鼠,他說:「這些老鼠約重130克,相當於人類的272公斤。」這些胖老鼠是由基因改造的老鼠父母所生,一組父母缺乏抑制食慾的瘦體素(leptin,它會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另一組父母則分泌過量的脂聯素(adiponectin,它有助於調節脂肪和糖的新陳代謝,防止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謝勒好奇,老鼠和人類在背負龐大的脂肪負擔時,是否還有可能維持健康的身體。

 

  謝勒培養的老鼠遺傳了父母的特徵,他們不斷地進食變得肥胖,但跟缺乏瘦體素的老鼠(和人)不同的是,分泌大量脂聯素的老鼠的膽固醇和血糖都很健康,而且沒有罹患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然而,儘管這些老鼠的代謝功能正常且健康,但它們的壽命並不正常:過重的身軀使它們很容易失去平衡,經常跌倒或卡在縫隙,最終導致脫水與死亡。

 

  儘管如此,謝勒認為這些老鼠向人類傳達了一個全新的資訊:體重與健康的關係是可以脫鉤的。雖然科學家、醫生乃至整個社會都認為「肥胖等於不健康」,但事實正如哥本哈根大學專攻肥胖基因的露絲‧洛斯(Ruth Loos)所說:「有些人可以長得胖,但身體還是很健康。」

 

  謝勒、洛斯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動物與人類的基因,以瞭解脂肪在體內的分佈與性質如何對健康產生影響;此外,科學家也正致力於定義何謂「代謝健康肥胖」(MHO),並檢視其普遍性與持續的時間。

 

  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是:這個理論對肥胖者和醫生的科學意義是什麼?劍橋大學的薩達夫‧法魯奇(Sadaf Farooqi)說:「毫無疑問,肥胖具有不同的亞型,其中一些亞型的危害更大,這種巨大的差異肯定是由其他潛在因素所造成。」法魯奇建議,超重或肥胖的人還是應該嘗試減肥,他說:「即使你現在還沒有得病,但肥胖與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增加有明顯的相關性。」此外,肥胖與健康的關聯性遠遠超過新陳代謝的異常,它還可能帶來各種癌症與關節受損的問題。

 

  另一些擔心肥胖者被歧視的倡導者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減肥」的建議是一種誤導,加州大學戴衛斯分校的生理學家林多‧培根(Lindo Bacon)說:「顯然,雖然很多人被歸類為肥胖,但有些人沒有任何疾病的跡象,而且活得既長壽又健康。」培根同意肥胖可能造成其他健康問題,但他堅持認為脂肪本身並不是得病的主要因素,貧窮、歧視與獲得健康食物的管道等社會因素可能更重要。事實上,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有肥胖相關健康問題的人相比,沒有代謝問題的肥胖者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更為富有。

 

  許多科學家指出,已經有明顯的證據表明,過多的脂肪會造成嚴重的健康風險,而減肥可以改善健康,但他們也同意倡導者的一部份觀點,那就是我們不該一昧地強迫肥胖者減肥,因為往往只會以失敗告終,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卡羅林斯卡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飲食失調專家辛西亞‧布利克(Cynthia Bulik)說:「我跟很多人一起努力過,他們經歷了減肥又復胖、復胖又減肥的惡性循環,這造成了精神層面的折磨,嚴重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和社交生活,基本上它影響了一切。」

 

「重點不是你有多少脂肪,而是這些脂肪被用在什麼地方。」

 

  多年來,肥胖率不斷攀升的情形已經敲響了警鐘。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將體重指數(BMI)超過30定義為肥胖,2018年的調查顯示,42%的美國成年人過胖,遠高於20年前的約30%,其他國家的肥胖率也正在迅速攀升。儘管體重指數的可靠性備受質疑,但它依然是醫學與科學研究經常使用的衡量指標。

 

  長期以來,科學家不斷地探索肥胖和健康問題的關聯性,例如2020年科學家對將近300萬名英國成年人進行了平均為期1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顯示,體重指數介於30至35之間的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五倍,而體重指數介於40至45之間的人的患病風險則高出了12倍。肥胖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睡眠呼吸停止、一部分癌症與骨關節炎的風險。

 

  然而,有些人儘管超重卻還是擁有健康的膽固醇與血糖濃度,而且健康狀況可能比其他瘦子還健康。專攻代謝疾病的安東尼奧‧維達爾—普伊格(Antonio Vidal-Puig)說:「你在治療肥胖的診所會看到許多體重過重的人,但有些人出現了健康問題,而有些人卻沒有。」

 

  謝勒培養的老鼠為這些變因提供了線索:過重但健康的老鼠的脂肪儲存在皮下,而不是肌肉或肝臟等器官中,這與肥胖專家與醫生在人類身上觀察到的情況一致。大規模的人口研究表明,內臟脂肪過高的人比大腿、手臂和背部等皮下脂肪高的人,罹患疾病的風險更高。多倫多大學內分泌學家伯納德‧辛曼(Bernard Zinman)指出,當一個人的內臟脂肪過高時,就會產生與代謝相關的疾病。

 

  相比之下,皮下脂肪有助於身體健康,它能儲存能量,並作為肌肉與骨骼的緩衝。一些研究證據表明,有心臟衰竭或癌症等疾病的患者如果體重稍微超標,會比過瘦的患者更健康一些。2005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指出,整體而言,超重但不肥胖的人的死亡率略低於體重正常的人,謝勒說:「脂肪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需要它。如果你沒有脂肪,那就真的有大麻煩了。」

 

  皮下脂肪也是一個安全閥門:沒有這個儲存多餘脂肪的區域,脂肪就會轉移到內臟。罕見疾病「脂質營養不良症」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些患者由於無法累積皮下脂肪所以看起來很瘦,但卻會罹患糖尿病和脂肪肝,辛曼說:「有些人儲存脂肪的能力很強,而有些人則不然。」

 

讓身體的代謝變得健康的方法之一就是多運動,因為運動能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以利於清除內臟脂肪,甚至不需要刻意去減重。

 

  關於脂肪儲存能力的另一個線索,來自於1990年代末推出的第二型糖尿病藥物「噻唑烷二酮類」(Thiazolidinediones)。有意思的是這種藥物在降低血糖的同時,也會讓患者的體重增加。一些研究報告指出,這種藥物有助於將脂肪前體細胞轉化為皮下的成熟脂肪細胞。當患者的皮下脂肪增加時,似乎就能減少炎症發生,並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

 

  維達爾—普伊格說:「重點不是你有多少脂肪,而是這些脂肪被用在什麼地方。」但維達爾—普伊格並不願使用「代謝健康肥胖」來解釋,因為他擔心這個詞誤導人們以為「肥胖根本不會怎麼樣」,他說:「我們不是說肥胖不會怎麼樣,而是有些人肥胖但還能保持健康,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能夠適應。」

 

  洛斯十多年來一直在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她與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讓人容易產生額外脂肪的基因,結果他們發現了三段DNA,其中一個基因似乎會增加臀部與大腿的脂肪,而且它與一個名為IRS1的基因相鄰,IRS1基因能夠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風險。

 

  2021年,他們在《自然代謝》期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更多具有類似作用的基因變異,共列出了62種與更多脂肪相關的基因變異:包括導致更高的體重指數和更高的體脂率,以及更低的心臟病和代謝疾病風險。這些DNA包括控制炎症、能量消耗與胰島素傳導的區域。

 

  在人類方面,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營養肥胖研究中心主任撒母耳‧克萊因(Samuel Klein)進行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研究之一。他與同事從2016年開始對三組人進行了一系列測試:45名代謝健康的肥胖者,45名代謝不健康的肥胖者,以及25名體重正常的人。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不同的飲食方式,例如地中海飲食與植物性飲食,來測試每種飲食對代謝功能的影響。

 

  克萊因表示,他想知道為什麼有些肥胖者能「抵抗」肥胖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特別聚焦在確定代謝健康與不健康的肥胖群體中的皮下脂肪是否不同。雖然研究團隊有所進展,但對於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克萊因說:「簡直是永無止盡。」

 

  儘管如此,科學證實了包括舉重選手、舞蹈家和馬拉松跑者在內等「大尺碼」運動員長期以來宣稱的:肥胖不一定等於不健康。洛斯的資料顯示:「有些人因為遺傳所以天生易胖,但他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卻很低。」布利克則說:「他們活在一個更龐大的身軀裡,但並沒有受到代謝疾病的影響。」

 

究竟是哪些人這麼幸運呢?答案是目前還不清楚,因為「代謝健康肥胖」的定義在科學界至今仍未有共識。

 

  那究竟是哪些人這麼幸運呢?答案是目前還不清楚,因為「代謝健康肥胖」的定義在科學界至今仍未有共識。克萊因提到,大約有6%到60%的人符合條件,而女性、年輕人和體重指數在35以下的人,更有可能符合代謝健康肥胖的標準。許多研究將代謝健康肥胖定義為具有兩種或更少的代謝症候群特徵(一個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可能性的風險因素,包括腰圍過大、高血壓、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酯過高和血糖過高等)。克萊因指出,根據另一種定義(六種代謝問題中最多只有其中一種),體重標準的人約有75%代謝健康,而肥胖的人約有32%代謝健康。

 

  德國人類營養研究所專攻心臟病與糖尿病風險因素的流行病學家馬蒂亞斯‧舒爾茨(Matthias Schulze)也贊同克萊因的說法,他說:「要決定這些定義並不簡單。」舒爾茨和同事在2021年提出了一個代謝健康肥胖的新定義,他們依據兩個群體(1.2萬名的美國成年人和37.4萬名英國成年人)的體重指數範圍,找出了三個關鍵指標:未使用藥物治療的收縮壓低於130、沒有糖尿病、女性的腰臀比低於0.95,而男性的腰臀比低於1.03。

 

  其中約有40%美國人和20%英國人符合這個新定義,這些人在14年後死於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或其他原因的可能性,並不會比其他代謝和體重正常的人還高(但只適用於BMI低於40的人;無論代謝功能是否正常,只要超過這個數字死亡風險都會升高)。但舒爾茨的研究點出了代謝健康肥胖的一個小問題:美國這組有更高比例的人符合代謝健康標準,其平均年齡為41歲;而在英國,平均年齡則為56歲。年齡差距可能不是造成差異的唯一原因,但舒爾茨認為這是一個「看似合理」的因素,而且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肥胖流行病學和預防計畫的主任法蘭克‧胡(Frank Hu)說:「大多數代謝健康(且)肥胖的人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突然變成代謝不健康。」2018年,胡、舒爾茨及其同事共同撰寫的論文檢視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 Health Study)的九萬多名女性資料,結果發現,20多年來有84%原本為代謝健康肥胖的女性(定義為膽固醇和血壓正常,而且沒有糖尿病)變成了代謝不健康,這說明代謝健康肥胖可能是「短暫且非良性的」。但胡也表示,在此期間還有超過三分之二體重正常的女性也出現了某些代謝問題。

 

  由於肥胖的成因極其複雜,一些科學家認為應該採取更仔細的方法,更重視多項健康指標,研究肥胖的著名科學家、印第安那大學布隆明頓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大衛‧艾利森(David Allison)說:「人們通常會特別注意肥胖和體重,一部分原因是它們顯而易見。例如我們第一次見面,你只會看到我的體重與身材,不可能會看到我的膽固醇或是內臟裡有多少脂肪。」

 

  布利克和維達爾—普伊格等科學家則認為,應該不要過於在意一個人的體重指數,而是注意心臟與代謝指標,例如三酸甘油酯和血壓。維達爾—普伊格指出,想要讓身體的代謝變得健康的方法之一就是多運動,因為運動能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以利於清除內臟脂肪,甚至不需要刻意去減重。

 

 

原文出處:Science

 

 

 

你可能會喜歡

這就是爵士樂找到搖擺的科學理由

印度頂級研究機構裡的賤民階級科學家

然後牠就爆炸了:蝙蝠從軍的不幸歷史

抵制棕櫚油可能反而會讓森林消失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