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瑪莉娜的觀眾是需要勇氣的,因為她的藝術往往帶有自虐成分,無論是用力地梳自己的頭髮,或者是躺在火燒的紅星之間,還是在幾間只能藉由刀梯離開的房間度過12天,只能飲水而不得進食。然而弔詭的是,即便她的作品表面看來如此反生命,要成就這樣的作品卻需要強大的生命力,更別說其所反應出超越生命的意志。
在瑪莉娜的「海景房」隨著工人們的搭建而逐漸現形後,我們看見能讓人見血的刀梯,看見一個對瑪莉娜的藝術來說格外幽默的標語「art is easy」。之後,紀錄片從瑪莉娜回憶自己初次體驗恐懼的經驗開始,藉由外婆的叫聲讓她停止觸碰蛇的動作,她第一次知道恐懼是怎麼生成的。死亡是自然的,然而恐懼是社會的,有時恐懼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時恐懼也會使人無法認識事物,讓人變得不自由。
「我這一輩子始終想要的都是自由。」
出身在南斯拉夫鐵托統治下的塞爾維亞,回憶起童年,瑪莉娜抱怨在當地艱困的條件下,共產黨政府只能蓋出醜醜的建築,並鋪上看來像病院,並把人照得像病人的磁磚,更別提蘇聯紅場的華麗排場。
在這裡,個性要被抹滅,慾望要被抹滅,美感當然也一併被抹滅了。
然而在最黑暗的地方,卻能奇蹟似的產生對美的追求,父母都是高級軍人的瑪莉娜說自己在鐵托的演講中第一次知道什麼叫做催眠,在催眠之中你完全不會想要有自己的想法,而僅僅想要融入群體。
隨著年紀增長,卻不能如其他同學可以夜遊或者從事其他活動,而只能十點前回家的瑪莉娜開始有了想逃跑的想法,不只是要逃離貝爾格勒,尤其要逃離自己的母親。認為性是骯髒的母親難以了解她的藝術,認為自己那在作品裡裸露的女兒成了家裡的恥辱與笑柄,面對母親對自己的攻擊,瑪莉娜一度想任由母親用東西扔死自己,然後讓她進監獄。
然而她最後還是選擇了躲避,或許這是因為她知道如果自己死在這裡,就沒辦法向母親證明自己對自由的追求是正確的;如果她死在這裡,就只會產生一個傷心的母親和一具懷抱夢想的屍體,而不會有後來的行為藝術教母。
電影交錯著已成為大師的瑪莉娜的嗓音回憶著過往,還有她的作品,以及受她影響的年輕藝術家們。他們有的人受到瑪莉娜的啟發,做出自己的作品,有的則在瑪莉娜作品的重演之中,更加認識自己。
「重點不是『再現』,而是在瑪莉娜提供的『表演概念』中探索自己。」
清空的概念出現在瑪莉娜的作品還有她的教育中,在作品裡,例如海景房,就是要以最極限的生理狀態,與觀眾一起度過一段物資匱乏的12天,無論日夜,無論開館或閉館。而在教育裡,她要年輕藝術家們脫掉衣服,跳脫社會框架,在荒郊野外用自己的身體感受世界,這裡再也沒有對身體的恥辱,而只有在飢餓狀態中變得敏銳的身體以及以此開出的新視角,這些視角將給他們帶來對於作品的新創意。誰能想到五十幾歲才到紐約這個藝術之都的瑪莉娜,後來能夠成就這一切?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即便片中有很多扎眼的表演片段,讓人難以想像這需要多強的定性與意志,還有機敏的抽象思維,使得她能以自己的表演對社會做出令人難忘的批判。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年的瑪莉娜回到那個多年以前她曾居住29年的塞爾維亞老家,現在家人不在這裡,而住進了新的一家,她告訴團隊成員,這棟豪華的房子在自己家人進入前,原本屬於一個後來不知所蹤的猶太家庭,而在她「逃離」家鄉多年後,她每次經過這裡都會來這裡敲門,但總是沒有人回應。
「彷彿這道門永遠都不會為我打開。」
當然,這一次奇蹟出現了,門被打開,而裡面的人並不認識瑪莉娜,卻還是在她說明後讓她進入房子,此時可能因為裡頭的住戶拒絕露臉,因此觀眾並不能真正清楚的看清整間房子,我們只能看見瑪莉娜對著這些模糊的物體和地點,陽台、咖啡杯、客廳……訴說著她的回憶,這個曾經被她視為監獄的家,如今意義已大不相同。
本片也交代了數段瑪莉娜的羅曼史,與自己糾纏18年烏雷的部份當然是少不了的,共通點在於大部分都帶給她遺憾與傷痕,我們會看到瑪莉娜是如此渴望親密關係,卻又同時免不了親密關係所帶來的傷害,無論是情侶之間的衝突,或者是你愛的人變成你不認識的人。
她曾說自己的作品少不了觀眾,如同這部紀錄片也少不了觀眾,在瑪莉娜的一生與藝術的交會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個堅毅的人如何克服對於痛苦的恐懼,一次次的試圖搭建起與他人的橋樑,以看似自虐的方式,只為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痛苦還有信賴,而這正是共產主義國度所沒有的東西,在那裡,每個人都得戴上各種名為「健康」、「正向」、「積極」的面具哭泣,如瑪莉娜的母親必須隱藏自己痛苦、母愛,還有情慾,只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塞爾維亞人,一個堂堂正正的共產黨幹部,為了建設新塞爾維亞而犧牲奉獻,連羊水破了都要開完會才去醫院。
而這不是瑪莉娜想要的生活,她選擇的道路甚至比父親的行軍還艱辛,甚至近乎捨身一躍,儘管乍看黑暗而恐怖,但她所跳向的並非虛無,而是在不知道是否會被接住的狀況下的信仰之躍,她什麼都可以不要,她只要自由的飛行。
「我跳了,我一直飛到現在。」
「是你們接住了我,接住了我原本會是災難性的降落。」
電影資訊
《凝視瑪莉娜2》(Povratak kuci - Marina Abramovic i njena deca)—Boris Miljkovic,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