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無線耳機的銷量正急速增長,僅蘋果(Apple)在2020年就賣出了一億個AirPods耳機,由於不再受到耳機線的約束,也意味著人們戴耳機的時間可能變更長。因此,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耳朵感覺變更黏或耳垢變多,這正常嗎?當我們戴耳機時,耳朵會發生哪些變化?
雖然無線耳機在市場上還算新的東西,但已經有很多調查長期使用助聽器影響的相關研究。這些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入耳式設備可能會引起耳垢的問題。
耳垢(俗稱耳屎)的產生很正常,在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的耳道口附近都能看到一層薄薄的耳垢,它是一種防水具保護作用的分泌物,能滋潤外耳道的皮膚以防止感染,阻隔昆蟲、細菌與水的侵入。濕耳垢為棕色較黏,而乾耳垢則為白色較乾燥。事實上,由於耳垢保護皮膚的效果很好,因此在19世紀甚至有人拿它當作護唇膏,用來治療嘴唇乾裂。
耳垢是由毛囊釋放的油腺與汗腺的分泌物所產生,然後吸附灰塵、細菌、真菌、毛髮和死皮細胞而形成蠟。外耳道可以想像成一個只會向上的電扶梯,耳垢總是向外移動,以避免耳朵內堆積死皮細胞。耳垢的移動也得益於下巴的運動,當耳垢到達耳朵末端時就會直接掉出去。
因此,任何阻礙耳垢正常向外移動的東西都可能變成問題。通常正常使用入耳式耳機不會怎麼樣,但長時間使用(例如在家一整天都戴著耳機)就可能出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耳垢被壓縮,流動性減少,使身體更難自然排出。
耳垢被壓縮,並達到引起身體發炎的程度。這會讓過多白血球細胞移往該區域,從而增加被阻塞的細胞數量。
影響空氣流通,濕耳垢更難變得乾燥。當耳朵長時間維持黏性環境時,就會促使耳垢積聚。
汗水和水分滯留在耳朵裡,更容易受到細菌與真菌的感染。
阻礙耳垢的自然排出,最終會刺激分泌腺使耳垢增生。
如果耳機沒有正確清潔,或被細菌或感染性物質污染,就會影響耳朵的整體健康。
如果音量調太高更容易損害聽力。
當耳垢堆積過多就會造成聽力問題,以及其他症狀,例如疼痛、頭暈、耳鳴、搔癢與眩暈。
如果真的需要長時間聽音樂,使用耳罩式耳機會比較好。因為與入耳式和耳塞式耳機相比,它能提供少量的額外空氣流通。不過,效果沒有比「讓耳朵直接跟外界空氣接觸」還要好,而且耳垢依然會積聚。但由於耳罩式耳機位於耳道之外,它不太可能讓耳垢被壓縮,或是把細菌或病原體引進耳朵裡。
在大部分情況下,控制耳垢的最好方法是不要去管它。不建議頻繁使用棉花棒清潔,因為這樣可能會把耳垢弄回更深的耳朵裡。長期以來的建議都是「不要把任何東西放進耳朵」,一些傳統的清潔方法,例如橄欖油或耳燭,也可能產生副作用,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因此,如果你有耳垢或相關聽力問題,看醫生治療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戴耳機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戴多久是必須特別注意的事情,以及記得把音量調到安全的大小,避免對聽力造成永久性損傷。
原文出處:Conver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