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素是一種從肉毒桿菌中提取毒素製成的藥物,通常用來撫平皺紋、緩解偏頭痛、肌肉痙攣、出汗過多和失禁等症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卡格斯藥學與藥理學學院的科學家與兩位德國內科醫生合作發現,肉毒桿菌也許還有新的用途。這個發現歸功於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不良反應報告系統(FAERS)數據庫,近四萬人回報在接受肉毒桿菌治療後,由於各種原因所碰到的狀況。
2021年12月21日發表在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發現,在四個不同部位(不只有前額)接受肉毒桿菌注射的患者,其焦慮頻率明顯低於「相同問題但接受不同治療方法」的患者。
藥學教授魯本‧阿巴揚(Ruben Abagyan)博士說:「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長年接收許多不同的不良反應報告,主要目的是找出在臨床實驗未發現的有害副作用。不過,我們有另一種想法:為什麼不反其道而行呢?為什麼不嘗試從中找出尚未發現的有益效果?」
阿巴揚與團隊在數據庫搜尋發現,施打肉毒桿菌素的患者與對照組對比,焦慮頻率和焦慮相關疾病的醫療投訴都比較少。然後,研究團隊運用數學演算法找尋肉毒桿菌使用者與其他接受不同治療的患者,兩者在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他們發現,在八種問題與注射部位中,施打肉毒桿菌的患者回報的焦慮風險降低了22%至72%:美容用途的臉部肌肉;治療偏頭痛的臉部和頭部肌肉;緩解痙攣的上肢和下肢;以及治療斜頸的頸部肌肉。阿巴揚指出,另外四個注射部位因為沒有足夠的數據,無法得出統計學上具顯著意義的信賴區間。
2001年至2003年,在美國進行的關於精神疾病患病率及其相關性的「國家共病症研究調查回覆」(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表明,焦慮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疾病類型之一。調查結果顯示,32%的美國人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受到焦慮的負面影響,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治療無效,這也是為什麼臨床醫生和科學家亟欲尋求其他的治療方法。
不過,必須講清楚的是該研究使用的數據庫,並不是專門為了探索肉毒桿菌與焦慮關聯而收集的數據。此外,不良反應報告系統的數據,僅能代表「經歷過負面副作用」(所以才會回報給系統)的一部分肉毒桿菌使用者。雖然研究團隊排除了服用抗憂鬱藥物(通常也用於治療焦慮)或抗焦慮藥物的回報,但其他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的使用也可能產生影響。
阿巴揚和研究團隊在2020年7月的《科學報告》上發表過一項類似研究,他們使用相同的數據庫也發現,施打肉毒桿菌的人回報憂鬱的頻率明顯低於其他接受不同治療方法的人。由於兩項研究都發現,無論注射部位在哪裡,回報的憂鬱或焦慮症狀都有所減少,因此有人質疑病患之所以感覺更快樂:搞不好是因為施打肉毒桿菌(不一定是美容用途)順便讓皺紋減少,或者施打肉毒桿菌不容易皺眉。但科學家相信,肉毒桿菌素減少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具體分子機制——雖然目前仍不清楚——不一樣,阿巴揚說:「它們可能相關,但導致焦慮和憂鬱發作的途徑並不相同。」
阿巴揚和共同作者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可能機制:肉毒桿菌素可能被輸送到跟情緒和情感有關的中樞神經系統區域。另外,受肉毒桿菌影響的神經肌肉連結可能直接與大腦溝通。最後,由於肉毒桿菌通常用於治療可能導致焦慮的慢性疾病,因此在成功有效緩解問題的同時,也可能間接地緩解了焦慮。阿巴揚同意需要更多的後續研究,才能確定肉毒桿菌素減輕焦慮的機制,並以臨床實驗找出治療焦慮的最佳施打部位與劑量。
原文出處:Medical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