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碎碎念會導致青少年腦袋關機

碎碎念會讓「青少年將腦袋裡的社交應對模式關機,並且很可能不會去考量父母的用意。」

 

編譯|Mumu Dylan

 

 

  我們都知道對家長來說,養育正逢青春期的孩子是件棘手事情,而最近由美國神經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認為他們發現關於腦部活動的新證據,來解釋為何如此困難。

 

  由學者Kyung Hwa Lee帶領匹茲堡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和哈佛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邀請了32名身心健康的青少年進行研究(平均年齡14歲,其中有22名女孩)。受試的青少年躺在腦部掃描儀器裡,聆聽兩段各三十秒不同的錄音,一段是父母責備他們,另一段則是生活中的平凡瑣事,並且觀察受試者腦部運作的成像。

 

  研究人員主要觀察受試者大腦裡三個特定的區塊:處理與負面情緒相關的區塊(例如邊緣系統);參與調節情緒的區塊(例如前額皮層);最後是涉及理解別人觀點的區塊(例如顳葉和頂葉的交界處)。他們觀察當受試者聽到這些嘮叨的錄音,與像是媽媽準備買菜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比較腦部的活動變化。

 

受到責罵時青少年腦內負責心智層面或觀點採擇能力的部分會逐漸下降,有助於解釋為何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在解決衝突上,有很高的機率造成彼此不愉快。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當青少年聽到媽媽責罵的這段時期,不意外地大腦反應出處理負面情緒的區塊更為活躍,但另一方面調節情緒以及理解別人觀點的區塊將會減少反應。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這些責罵會讓「青少年將腦袋裡的社交應對模式關機,並且很可能不會去考量父母的用意。」他們另外補充說道:「尤其是腦內負責心智層面或觀點採擇能力的部分逐漸下降,有助於解釋為何家長與青春期的孩子在解決衝突上,有很高的機率造成彼此不愉快。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由於這項實驗給予的條件限制過多,研究結果很有可能並不是唯一正解。提出質疑的學者認為:研究人員是透過反覆測試與被稱之為「逆向推理」的邏輯錯誤觀念來得出結果。也就是說,他們基於觀察過去的研究,並且用「假設」的方式來解讀實驗得出的神經活動圖像。

 

  另外一點則是這項研究缺少對青少年受試者下達明確的指示,我們並不清楚受試者們是否對兩段錄音有不同的專注力。質疑的人認為研究過程中,團隊需要謹慎地控管程序和避免給予受試者太多的具體解釋,但這項研究看起來並沒有這樣做。

 

研究團隊邀請了32名身心健康的青少年受試者躺在腦部掃描儀器裡,聆聽兩段各三十秒不同的錄音,並且觀察受試者腦部運作變化的成像。

 

  即便有質疑的聲音出現,但也不代表這個研究結果毫無價值,其實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解釋也許會更為恰當。好比說青少年腦部活動下降,很有可能是大腦的一種保護作用,來幫助生物中止即將爆發的衝突。這樣的說法的確適合用在認為父母平時給予支持的青少年上,所以大腦能夠適時的在被責罵時產生抑制作用。

 

  無論如何,研究結果確實為家長們提供了情報資訊,以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父母。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到,當他們責罵批評孩子時,孩子會感受並反應出強烈的負面情緒,並難以控制這種情緒,同時也更難以去認同父母的想法或考量他們的個人情緒。相信許多人都明白這一點,但現在我們能夠從科學角度來解釋這一切。

 

 

 

圖片出處

Jordan Cameron@flickrWest WildcatsHuffington PostKushi Institute

 

你可能會喜歡

科學家發現:狼會餵小狼吃藍莓

如果在今天,一名精神病患⋯⋯《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

當貨幣不是紀念偉人,而是為科技喝采

呵欠越長,大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