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者艾咪‧福勒(Amy Fuller)著眼於墨西哥修女索爾.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Sor Juana Inés de la Cruz)的一生後,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人們寧願殺死一個女英雄,而不是歌頌她們的成就呢?
索爾.胡安娜.伊內斯.德拉克魯斯是一位十七世紀的詩人、劇作家與修女,今日她的家鄉墨西哥紀念這名標誌性人物:她過去居住的老修道院現在是一所以她為名的大學;除此之外,許多電影、戲劇和小說也以她為主題;她被放在面額兩百元的墨西哥披索紙幣上。儘管她的名聲顯赫,但更進一步挖掘這名歷史人物時,我們發現關於她的歷史有許多被曲解的部分。
關於胡安娜與史實並不相符的歷史陳述源自於1930年代,有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墨西哥作家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於1982年撰寫的傳記,以及1990年上映的傳記電影《I, the Worst of All》。她享有特權的生活以及受到教會與法庭支持的部份都被世人忽略;相反地,普遍流傳的說法則告訴我們胡安娜遭受了宗教法庭的迫害。其造成的結果是,她被認為是一個富有的顛覆份子,受到壓迫與被迫放棄事業和財產,而她最終像烈士般不幸死於瘟疫,只是為了彌補她被安排的「罪孽」。
修女胡安娜出生於1651年11月12日,死於1695年4月17日,她被視為一名美麗且早慧的神童,十五歲便成為了宮廷裡的侍女,以創作的詩歌和戲劇作品娛樂貴族。十七歲時,墨西哥大學的四十名學者對她提出了包括數學、哲學、文學和歷史的艱難問題,更驚訝於她與生俱來的才華天賦。
與當時普遍的女性不同,胡安娜並不嚮往婚姻,反而希望繼續鑽研學問;因此,她唯一的合理選擇就是成為一名修女。她居住的環境非常舒適,修道院內的個人密室還有僕人與奴隸維護整潔,而且她還擁有一間巨大的私人圖書館,裡面包含各種科學、數學、樂器、藝術作品及四千多本藏書。在這裡,胡安娜盡情地創作詩歌、散文和戲劇,這些作品也被發表廣為流傳。1694年,她從燦爛的文學生涯退休,賣掉自己的圖書館,並且將收益捐贈給窮人。次年,她在幫助病人時染上瘟疫過世。
胡安娜決定放棄所有的財產,奉獻自己投入慈善工作,其實是藉此維持聖人般的聲譽。實際上,胡安娜人生的這個轉捩點(許多被迫害的形象),其實也是她希望被後世記得的樣貌。她在世時將三分之二的作品集成為「全集」出版,而且還親自重新編輯了一些後期的版本。在她過世的五年後,最後一部分的作品也終於出版,於是這套全集就像其它書冊的命運一樣,被再版了許多次。每卷書冊看上去是精心呈現了胡安娜的美好形象,當後人追尋她的一生(從宮女到修女,再成為聖潔的典範),她的作品忠實地反映出所有成聖的經過。
胡安娜遺留下來的作品中,我們可以從第一本自傳中看到,她的人生借鑒了歷史上所有聖徒該有的條件:先獲得財富和名聲後決定放棄所有,並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上帝。胡安娜撰寫的《Profession of the Faith》被視為她受迫害的「證據」,她將自己的溫順與其他修女比較,說明了自身虔誠的轉變,並且提出自己值得與聖人相提並論的原因。因此,她的形象其實是相當人為且做作的,但她的確為自己創造了這些令人著迷的形象。
但是,為什麼她會變成受迫害的神話呢?這很難直接下定論。也許是因為今日的女性仍在致力於反對性別歧視,所以很難相信女性強盛的形象其實在過去也蓬勃發展著,或許歷史與慣例都輕易的被抹滅了。
這似乎使我們必須去相信:一名女性會因為受到迫害而獲得指標性的地位。但這也意味著人們寧願殺死一個女英雄,卻不願意歌頌她們的成就。為什麼我們只能接受一個強悍的女性,被重新定位成一個受害者呢?
胡安娜的情況,真相很可能與政治有關。根據流傳的故事,其實她是反對西班牙政權的墨西哥叛軍成員。她被迫害的說法也隨著反教權主義盛行與墨西哥成功革命後,理所當然的被創造出來。當時的墨西哥著重在展現本土文化,反對外界文化的影響,以抵禦像殖民強權西班牙和美國的入侵,為了契合這樣的理論,胡安娜的作品就被拿來當作叛逆和反西班牙的代表。
但是在現實中,她的著作不僅讚揚了宗教法庭,西班牙貴族和神職人員更表彰她是西班牙帝國的指標人物;而作為回報,她也稱讚西班牙國王將墨西哥土著從異教與無知的深淵拯救出來。然而,這樣的情況並不符合墨西哥政權能接受的形象。對他們來說更合適的說法應該是:她因為受到迫害不得已才配合著做,其實她一直在忍受這種屈辱。
胡安娜一生「被迫害」的日子,實際上是始於二十世紀並延續至今;她的聖徒形象大部份是自己塑造的,被現代墨西哥視為難以接受的國寶,而種種的曲解最終使她成為真正的「被迫害者」。
參考報導:History Today